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紀馥安

2024.09 第四期 序言

圖1

國際教育合作與借鑒日益重要,使比較教育成為理解全球趨勢的關鍵

Note. From The next decade of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5 reports to spur debate and discussion, by R. Winthrop,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22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next-decade-of-education-transformation-5-reports-to-spur-debate-and-discussion/).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速,國際間的教育合作與互相借鑒變得愈加重要,這使得比較教育成為理解全球教育趨勢的關鍵工具。研究者通過跨國和跨文化的視角,深入研究各國的教育系統、政策與實踐,不僅揭示了不同國家在教育資源、教學模式及學生成就上的差異,還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從而推動全球教育的多元化發展與進步。


本期教育新知國際串聯以「比較教育」為主題。第一篇文章探討臺灣在批判性思維教育面臨的挑戰,並以美國跨州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CSS)中的語言藝術為例,說明其與批判性思維的關聯及K-12階段的學習目標,最後建議臺灣能以此為參考,發展出符合本土需求的批判性思維教育指標。第二篇文章回顧了澳洲國際學生政策的發展,從政府支持招收國際學生到2023年實施緊縮政策的轉變,涵蓋國際學生市場化、移民政策的改變,以及政府為應對住房危機推出的總量管制措施,並預測未來可能限制國際學生的學科選擇。第三篇文章介紹了芬蘭2024-2027國家青年工作與政策計畫(VANUPO),強調透過多部門協作來提升青年福祉,闡述了計畫的三大策略目標,並探討可能面臨的挑戰,最後提出從芬蘭經驗中可供臺灣借鑒的建議。第四篇文章介紹了PISA 2022對創意思考的跨國調查結果,特別說明表現優異的新加坡是如何透過應用學習課程與終身學習計畫來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並回顧臺灣創造力教育的發展,指出臺灣學生的優勢及需加強的部分,最後建議臺灣可參考這份跨國報告,以作為制定創造力教育政策的依據。


本期內容透過比較不同國家的教育政策與表現,深入探討各地在批判性思維、國際學生政策、青年福祉與創意思考等領域的挑戰與機遇。期望這些分析能夠能啟發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反思教育模式的多樣性,並從他國經驗中汲取啟示,以推動本國教育體系的創新與進步,最終培養出適應全球變遷的多元人才。


本期主編 紀馥安

Comments


其他活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