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EdTech Masterplan 2030)中科技與教育的交織規劃
- 阮孝齊

- 3月28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4月30日
一、前言
世界各國皆在研擬面對AI的應用重要的因應策略,新加坡在面對數位精進教學的挑戰,從1990年代年開始就研擬多期的延續性計畫,並且搭配行動裝置管理(Mobile Device Management)系統的發展及應用,全面性推動班級層級的教學變革。從2024年開始,新加坡政府啟動了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以下簡稱總藍圖),在既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整全地推動科技與教育的交織。
我國教育部從2022年開始提出「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2024年公佈了更新版本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版」,納入生成式AI之發展與因應,各縣市皆積極辦理AI促進教學及學習的相關研習,新加坡的總藍圖可以協助作為科技融入學習的方向。
二、發展歷程
新加坡教育科技處(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vision,ETD)於1980年代由新加坡教育部設立,專注於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並推動了六項重要的科技教育政策。從1997年的「資訊科技教育應用總藍圖」(ICT Masterplan in Education 1, MP1 – 1997-2002)開始,每隔4至5年就會推出新的計畫。這些計畫的初期目標是將ICT技術融入課程,並專注於「教學課程與評估」、「設備與技術基礎設施」、「教學內容與學習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發展」(Koh & Lee , 2008)。在發展的早期,師資培育機構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NIE)將教師訓練課程與計畫對齊,以確保所有畢業生都具備將ICT整合到課程中的基本技能 。其後的計畫逐漸納入21世紀核心能力(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的發展、新加坡學生學習空間(Singapore Student Learning Space,SLS)等設計(Toh & Looi, 2024)。
三、EdTech Masterplan 2030 的主要內涵
新加坡的總藍圖主要內涵,可以分為成果目標、執行重點,以及關鍵支持要素三個部分(MOE, 2023)。
(一) 目標成果
總藍圖的總體目標包含學生、學校、教師、系統等四個部分。
1.學生面向
對於學生,新加坡希望培養「數位賦能、面向未來的學習者和創新者」,使其能夠善用數位工具自主管理、協作分享、具備數位素養和同理心的科技創新。
2.教師面向
新加坡期待教師成為精通科技、協作學習的設計。教師需精通科技與協作學習設計,培養團隊合作,善用數位資源和科技教學的最佳實踐。他們還須熟悉數位科技教學法,設計有效的科技輔助學習體驗,利用學習數據了解學生需求,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此外,教師應持續提升數位素養與科技技能,並定期嘗試新科技以提升教學效果。
3.學校面向
新加坡希望學校成為「智慧化、靈活且數位化的學習環境」,包含智慧化學習環境及數位連結能力,其中課堂和公共空間的設計和設備能夠靈活適應各種教學與學習需求,支持隨時隨地的學習。
4.系統方面
新加坡期待透過強化公私合作關係,打造互聯的教育科技生態系統 。教育部將與其他政府機構、高等院校和私營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以更快地開發並推廣優質的教育科技實踐與解決方案。此外,教育部的工作將參考最新研究與行業發展,並對接國際最佳實踐。而家長作為關鍵夥伴,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與學校共同推進的應用,尤其是在家庭中貫徹一致的數位安全素養準則與實踐。
圖1
新加坡EdTech Masterplan 2030整體規劃

註:OpenAI. (2025). ChatGPT (March 01 version)
(二) 執行重點策略
新加坡教育部聚焦在如何更廣泛地將科技融入教學與學習,以提升學生的個人化學習體驗、數位素養、21世紀核心能力,並促進學校與教師的教育科技實踐上,提出相關策略。
1.更大程度地客製化學生的學習
為實現個性化學習,教育部將進一步強化 AI 技術在「新加坡學生學習空間」(Student Learning Space, SLS)中的應用,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適性學習系統(Adaptive Learning System),自動調整學習內容與進度,及「學習反饋助手」的引入。
2.強化學生的數位素養與科技技能發展
教育部將深化「發現、思考、應用、創造」架構,將四個步驟融入課程設計,進一步推動數位素養教育,幫助學生透過 SLS 提供自學課程,首先從 AI 素養入手,讓學生能夠適應數位時代的發展需求。
3.賦能學生 21世紀核心能力發展
科技將被積極運用於21世紀核心能力 發展,例如數位創造、批判思維、協作與溝通能力等。
4.強化學校與部門的協作文化與教育科技實踐
為促進學校內外的協作文化,教育部將鼓勵教師共享並調整數位課程資源,以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提升教學效率。
5.強化教師的教育科技實踐
為提升教師的科技應用能力,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NIE)將在教師培訓與專業發展課程中進一步強調電子教學法與 EdTech 的應用。
圖2
新加坡實踐EdTech Masterplan 2030的核心及策略

註:OpenAI. (2025). ChatGPT (March 01 version)
(三)關鍵支持要素
在落實方面,新加坡教育部將在系統層面提供關鍵支援要素(Key enablers),以推動戰略方向的實施,包含1.學習分析與數據2.學校基礎設施與支援3.教育科技生態系統等三個方面的支持。
綜上所述,可參考新加坡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透過個人化學習系統(如適性學習與AI輔助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數位素養,確保科技應用符合學習需求,並另可強化教師數位教學能力與學校協作文化,建立完善的教育科技生態系統。
參考資料
Koh, T. S., & Lee, S. C. (2008). Digital skills and education: Singapore’s ICT master planning for the school sector. IN S.K. Lee, C.B. Goh, B. Fredriksen & J.P. Tan (Eds.), Toward a Better Futu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since 1965 (pp. 167-190).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MOE (2023).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Masterplan 2030.
Toh, Y., & Looi, C. K. (2024). Transcending the dualities in digit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 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 1(2), 121-131.
若需引用此文章內容,請使用下列APA 7格式:
阮孝齊(2025年3月28日)。新加坡2030教育科技總藍圖(EdTech Masterplan 2030)中科技與教育的交織規劃 。教育新知國際串聯。https://www.gel-net.com/post/2025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