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園丁的深度耕耘:NPDL教師社群的蛻變與成長
- 沈美華

- 4月3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5月29日
圖1
教師社群共讀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在永平高中的校園裡,曾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園丁,他們懷抱著對教育的熱忱,在國際教育的領域裡探索著。然而,他們的心中總有一絲隱隱的期盼,希望能讓所發展的課程更貼近學生的真實需求,更具備孕育未來人才的養分。就在這份對更深層教育意義的渴望下,永平高中的國際教育社群,如同破繭的蝶蛹,華麗轉身,蛻變為NPDL深度學習教師社群。
這是一段充滿探索與成長的旅程,如同在微光中摸索前行的船隻,終於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燈塔。學校引進了 NPDL (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 的理念,並邀請郭慧敏主任擔任領航員,帶領老師們從一場場讀書會開始,沉浸在深度學習的理論與案例之中。那時的討論或許青澀,但每位老師的心中都燃起了對教育新可能的憧憬。
蛻變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老師們開始勇敢地在現有的課程中注入新的元素,以NPDL 的六個全球素養(品格、溝通、協作、批判思考、創造力和公民素養)為經緯,細心調整課程的內容,希望能更精準地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Fullan et al, 2018)。他們為課程設計了評量的準則,更透過課程前後的測驗,傾聽學生學習成長的回聲,例如,在高二的多元選修課堂上,一首名為「AI傳愛送暖」的英文流行歌,就乘載著師生共同優化的心血。
同時,老師們也揮灑著創意的筆觸,設計出全新的課程,例如充滿文化底蘊的「文化小玩家」。針對那些已經過優化的課程,進行校準,務求使其與 NPDL 的素養課程設計理念更加契合,例如七年級的「綠色生活地圖」和高一多元選修的「SDGs創意行銷」,都將在眾人面前展現他們的豐碩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永平高中同時身負新北市英文學科中心平台的重任,他們也將NPDL的種子播撒在種子教師的培訓之中,期盼這份對素養教育的執著,能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惠及更多的學子。
陳祥老師表示參與NPDL「全球夥伴聯盟」的初期,自己如同墜入五里霧中,一切都顯得那麼陌生。兩年多的時光荏苒,他從懵懂到逐漸明瞭。前後測的實施,不僅讓他得以審視自身教學的成效與盲點,更讓他欣慰地看見學習者在概念上的成長以及素養的提升。他深信,在未來的教學旅程中,透過師生的相互學習以及夥伴們如校準工作般的支持,定能讓「綠色生活地圖」的教學主題更加精準,最終達成「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想。
另一位陳巧芬老師表示參與這個社群,她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能為自己的教學設定一個明確的素養目標,透過專注於這個目標,整體教學的學習能力得以更加聚焦和集中。在課程的優化與校準之後,她發現自己更能從容地與學生互動,給予他們及時且適當的協助,教學不再只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成為師生間溫暖的交流。更令她感動的是,學生在課程中透過詳細的文字描述,反思自身的學習歷程,這讓她能夠更精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量化和質化的回饋,為她提供了再次修正課程的寶貴依據,讓教學能夠不斷精進,更貼合學生的需求。
還有黃冠婷組長自111學年度與NPDL相遇,她便與校內社群的夥伴們一同在NPDL的世界裡,透過輪流導讀與學習,努力將NPDL的全球素養 (6Cs) 融入她所負責的多元選修課程設計之中。起初,她或許只是將學生的學習進程視為一種測量工具,但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她漸漸領悟到,學習進程本身就已然為學生指明了清晰的學習方向與目標。這些精確且可檢核的規準,讓她能從前後測的數據中,具體地看見學生在課程中逐步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更在團隊合作、溝通表達、創意思考等方面展現出令人驚豔的成長(陳汶靖等,2024)。更讓她感動的是,在深度學習的架構下,不同領域的教師團隊建立起共同的語言,讓備課的過程更加順暢高效,能夠更精準地聚焦課程的亮點與待精進之處,同時也更能發掘學生的潛能與需求。她與夥伴們透過4E工具仔細檢視教學現場,嘗試透過環境的改造、數位工具的融入,並積極尋求學校與社區的支持,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教室的風景(陳佩英、洪琴雯,2024)。
圖2
綠色課程學生進行訪談

註:作者自行拍攝
深度學習的課程風景,以國中彈性課程「綠色生活地圖」為例,這門透過探索永和韓國街、大陳義胞社區(五和新村)與印尼移工商店,學生與當地社區互動,認識不同移民群體的生活樣貌,並拍攝一則精彩的短片,上台分享給印尼雅加達臺灣學校的學伴。同時,雅加達的學生也將透過影片回饋,展現印尼獨特的移民社會空間。透過雙向交流,學生將深化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促進跨文化的對話與互動,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
從「協作(Collaboration)」的學生學習進程前後測中,我們觀察到班上28位學生,其中3位同學認為自己從「證據有限」走向「萌芽」,另有10位同學認為自己從「萌芽」到「發展」。學生表示:「我能為大家分工,理解小組成員的建議,與其他成員一起製作簡報」、「我能運用大家的想法製作報告」、「經過一學期,我覺得我更懂得與他人合作,幫助他人,且會聽別人的想法,尊重別人的文化」。代表在一學期的課程中,教師透過融入國際交流活動,協助學生具備起社交、情緒及跨文化溝通的協作技能。
永平高中NPDL深度學習的故事,是一段從青澀走向成熟,從摸索走向清晰的旅程。它展現了一群教師對教育的熱忱與堅持,以及他們勇於擁抱改變、不斷精進的決心。這份對深度學習的執著,正如春雨般滋潤著校園的每一寸土地,靜待花開的那天。
參考資料
Fullan, M., Quinn, J., & Mceachen, J. (2018). Deep Learning - Engage the World, Change the World. CORWIN.
陳汶靖、陳佩英、鄭依燦(2023)。臺北市校群教師轉譯NPDL工具使用和校準之集體探究行動。中等教育,74(4),91-107。
陳佩英、洪琴雯(2024年11月30日)。臺灣深度學習的夥伴關係與實踐網絡之開展。教育新知國際串聯。
若需引用此文章內容,請使用下列APA 7格式:
沈美華(2025年4月30日)。永平園丁的深度耕耘:NPDL教師社群的蛻變與成長。教育新知國際串聯。https://www.gel-net.com/post/2025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