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林佳慧

PISA 2022創意思考的跨國淺析


創造力一直是推動人類文化進步和社會創新的核心力量,涵蓋科技、工程、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2022年國際學生評估計畫(Programme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除了以數學為主要測試領域,閱讀和科學為輔助測試領域外,更首次對15歲學生的創意思考技能進行測量,了解學生在生成、評估和改進新穎想法方面所展現的能力(OECD, 2024)。隨著數位化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這項能力可協助學生對就業市場做好準備,也可促進學生在學習、問題解決和後設認知等能力。

 

圖1

臺中華盛頓雙語小學─2024 年「續藝盎然」美學創藝班一至四年級聯合美展

註:作者林佳慧拍攝

       

根據 PISA 2022對創意思考的定義為:有效率地從事於構想的產出、評估及改進的能力,其能產生具原創且有效的解決方案,提升知識和展現具影響性的想像力(OECD, 2024)。簡言之,創意思考即是「產生多樣化的構想」(generate diverse ideas)、「產生創意構想」(generate creative ideas)、「評價與改良他人的構想」(evaluate and improve ideas)。2024年6月,OECD發佈《PISA 2022 結果》第三卷研究調查報告「Creative Minds, Creative Schools」(OECD, 2024),說明全球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學生,在不同背景下的創意思考表現。從該調查滿分為60分,新加坡、韓國、加拿大、澳洲在創意思考方面的表現優異,學生的平均得分達到37分以上,顯著高於平均值33分。其中,新加坡學生的平均得分為41分,位居首位。大多數在創意思考方面得分高於OECD平均值的國家和經濟體,在PISA三個核心領域:數學、閱讀和科學也超過OECD平均值,唯葡萄牙例外,其創意思考得分34分,但三個核心領域的表現與OECD平均值並無顯著差異。臺灣學生成績為33分,與平均值同分,但我國在數學、閱讀和科學則高於OECD平均值。

 

報告書指出新加坡的學生在多種任務類型的表現尤為出色,特別是社會問題解決任務面向。從新加坡的課程類型可知,中等學校設有「應用學習課程」(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 ALP)選修課程,這門課強調跨學科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真實社會和產業環境的需求,發想出多元、新穎且合宜的點子,精進創意思考的能力,這類應用學習課程不僅適用於STEM教育,也可拓展至語言、人文科學、美學等不同領域,課程目的強調學生須將所學的思考技能應用至現實生活中,並且連結跨領域/學科知識,深化學習的意義感(OECD, 2024;Wen et al.,2021)。另外,學生還可以修習「終身學習計畫」(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me, LLP),這門課著重啟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與行動力,進而將創意設計的方案,展現在生活情境中。儘管創意思考為終身學習者重要技能之一,然而,新加坡在推動這項政策倡議時,面臨到偏好學術文憑大於職業教育的文化、缺少關注思考習慣等挑戰(Tan, 2016)。

 

圖2

《PISA 2022 結果第三卷:創意心智,創意校園》封面

Note. From PISA 2022 Results (Volume III) Creative Minds, Creative Schools, by OECD, 2024 (https://doi.org/10.1787/765ee8c2-en ).

       

臺灣創造力教育的發展,自1996年行政會教育改革委員會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即提出「多采多姿,活潑創新」的教育方向,隨後也陸續出現創造力相關研究與教育現場的課程實踐(林佳慧,2006;陳昭儀等人,2005),今日,臺灣學生於PISA 2022創意思考成績與OECD平均值相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卻也反應出大有成長空間。從報告書可知,臺灣學生在「產生多樣化的構想」、「產生創意構想」的成績良好,但在「評價與改良他人的構想」的成績與其他國家相比,卻是表現較弱的部分。不過,值得肯定的是臺灣約九成的學生認為能在所有科目中展現創意,具有正向信念與態度。這份跨國性的報告書,可做為國內創造力教育政策制定的參考。特別在數位時代的今日,教育現場應更多關注教師創造力教學的專業發展,理解其在課堂上實施創意教學的方法和策略,促進學生創造力之四心(好奇心、想像心、冒險心、挑戰心)與五力(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的成長,方以因應未來的挑戰!


 

參考資料


陳昭儀、吳武典、陳智臣(2005)。我國創造力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30,97-111。https://reurl.cc/5d3Qqy

 


林佳慧(2006)。靜思語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OECD(2024). PISA 2022 Results (Volume III): Creative minds, creative schools.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doi.org/10.1787/765ee8c2-en


 

Tan, C. (2016). Lifelong learning through the SkillsFuture movement in Singapor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36(3), 278-291. 



 

Wen, Y., Wu, L., & He, S. (2021). Investigating affordances and tensions in STEM 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 from practitioners’ sensemak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4(4), 99-109. https://www.jstor.org/stable/48629248



 

若需引用此文章內容,請使用下列APA 7格式:

林佳慧(2024年9月25日)。PISA 2022創意思考的跨國淺析。教育新知國際串聯  https://www.gel-net.com/post/202409-04

Comments


其他活動

bottom of page